陳老師的美勞小站
~ Welcome ~
:::
我的文章
梅瓶創作 梅瓶創作
 
好站連結
 
:::
     
 
梅瓶創作

以梅瓶造形省思當今整型現象

陳建仲陶藝創作

 

 

後現代主義受資本主義的影響,開始思考社會與人的關係及其產生的問題,認為要重新思考人與文化、社會之間的關係,尤其認為藝術是文化、社會的產物,與生活息息相關。(李美蓉,2001,《美育》5月號)

 

每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社會現象,尤其近幾年因拜醫療科技日益發達之賜,引領了日趨熱絡的「整型」風潮,而媒體廣告所形塑的制式化標準「美」和人際關係亦是重要的影響因素。致使越來越多人盲目以整型手術達到所謂流行「美」。而在侵入式的醫療整型手術背後,接受整型者所受到的皮肉之苦或心理的痛,是否與那改造後的「美」劃上等號?這也成為本創作所探討與省思的焦點。

 

在創作形式上,我以小口瓶來隱喻各式身形的人們,尤以「梅瓶」更是聚焦發展的重點。「梅瓶」始於唐代,發展於宋、元,於清代逐漸沒落,其造型特色為小口、短頸、豐肩、肩部至底部微斂直下,其優美的外部曲線不難讓人聯想到身形姣好的女性,如同法國東方文化學者雷奈‧格魯塞在《中國的文明》一書中對梅瓶的描繪:「宋代的瓷瓶卻像有女人曲線的活的肉體,弧形的足,柔嫩的臀部,豐滿的胸部,在修長的或短小的頸部之上,則是像待吻的唇。」梅瓶器型變化及用途演變的漸近情形,及不同時代環境需求與審美觀有著密切關係,我嘗試從整型現象與梅瓶造形中找出之間的關係並整理出個人創作脈絡。

 

此外,「複製」與「虛實空間」的元素也在創作形式中展現。在「複製」方面,作品中的複製形式在某種程度上所產生的韻律感是讓人感受到悅目,不過反複如果行之過度,亦會流於單調,我從過度複製所產生的單調、無趣感,表達現代美的標準化以及媒體訊息的大量複製現象;在「虛實空間」方面,除了作品主體的呈現外,同時也刻意安排主體作品以外所形成的虛空間,與主體的實空間產生某種聯繫與對應關係及效果。

 

陶藝創作不只是單純的作品呈現,也是對於創作者的試煉,種種的不確定性因素(乾燥、收縮、窯燒、釉色..等)讓我抱以更虔誠、謹慎的心態創作。過程中每一次的失敗,除了是檢討改進的重要指標,有時也從失敗的結果裡找到另一個創作靈感的來源,就因為創作中都夾雜著些許的實驗性與不確定性,創作的驚奇與樂趣才能一直源源不絕。此外,我在作品創作與呈現中加入非陶瓷媒材,盼更能深度呈現欲表達的理念,亦讓觀賞者對陶藝作品的呈現有更多元的看法。

 

「活在當下」,不論是親身感受或閱覽耳聞,許多生活週遭發生的事件都會在省思的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觀感與想法。自省與反思,一直是我創作最大的動力,同時也藉由藝術創作的形式與他人產生溝通與對話。本創作除了抒發個人理念想法外,也期許能使更多人正視整型現象的氾濫,讓人們對內在的充實與外在的要求能重新省思。

 

 


 
     
 
此網站版權為北新國小所有
校園快優網‧『授權給:新北市北新國小』